找回密码
 亲,注册吧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1129|回复: 0

官溪胡氏廉吏之“治行第一”:胡濬(浚),史称其为官“廉正有威,不畏强御”。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6-12-29 23:30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官溪分享 于 2016-12-29 23:31 编辑

P61004-155315.jpg

        胡濬,字源渊,号介石,官溪胡氏第二十二代裔孙。胡濬自小就熟读《四书五经》,尤其精研《尚书》。明代正统辛酉六年(1441年)胡濬参加乡试,考中举人。正统戊辰十三年,胡濬又考中彭时榜进士,由此实现了古人所谓的“学而优则仕”的人生理想,顺利地登上仕途。

        胡濬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、工部主事职务,史称其为官“廉正有威,不畏强御”。天顺元年(1457年),胡濬被朝廷提拔为杭州知府,到任后,即走遍属下各邑,访察民情,了解民瘼。杭州虽被誉为“人间天堂”,然而在州城之外的其他地区,百姓的生活依旧相当贫困。尤其是水利问题,多年积弊之下,更是成为杭州之一患。或洪涝成灾,或干旱数月,都会造成当地百姓受灾严重,颗粒无收,流离失所。

        兴修水利,造福一方,成了胡濬到任后殚精竭虑设法解决的问题。胡濬四处收集杭州当地的地理水文资料,仔细钻研前人的治水之书,依据杭州附近的山形水势,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方案。《浙江通志》记载:“时值久旱,行次新城,见田畴乏水灌溉。濬登山周视,见五里之外有水可引为济,召其主,谕以引水开渠,田遂得水。是岁大熟,民感其惠,名渠曰‘胡公渠’。次富阳,田之水犹新城,相其地,上可引山泉,下可引江水,乃召民改闸一所,而时其蓄泄,民亦名其闸曰‘胡公闸’”。

P61004-155828.jpg

        明朝中期,京杭运河年久失修,尤其是余杭临平段运河,受钱塘江潮水的冲刷,河道淤泥堆积,既严重影响着漕运,又威胁着河道两边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。胡濬带领手下属员,组织百姓,倾尽全力疏浚了河道,加固堤岸,修造水闸,再现了运河上百舸争流,运河外良田丰产的富庶江南的画面。该段堤坝,被余杭临平两地百姓尊称作“胡公堤”,与西湖的白堤、苏堤、杨公堤相提并论,可见胡濬疏浚该段运河意义重大。

        胡濬的政绩深深感动了百姓,赢得了百姓出自内心的爱戴。“政声人去后”,胡濬离任之后,当地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,为胡濬立祠纪念。据《富阳县志》载:“胡公祠,在县南十里太平村孤山,祀杭郡守胡濬。濬于天顺间行县,修筑水闸,民受其利,祀之。”胡濬治水的功绩不止于此,他还主持了西湖的清淤及拓宽工程,《西湖游览志》就提到过:“成化十年,郡守胡濬稍辟外湖。”

        胡濬晚年把自己兴修水利,革除旧弊的经验汇编成《河渠书》一书,共八十一则,给后来河渠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水文资料。

        胡濬担任杭州知府期间,非常重视当地的教育事业。《仁和县志》记载“仁和县儒学,知府胡濬督造,天顺己卯年(1459年)修竣”。同时,他还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,在他的倡导下,杭州官绅百姓在西湖边上的孤山之南修建了三贤祠(白居易、林逋、苏轼)以及新城(今富阳)的许远(安史之乱时和张巡同时殉难)祠,先贤伟绩从而在民间盛传不衰。

        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,胡濬杰出的政绩,赢得后人的敬仰,史称其“滞狱悉决,治行第一,受玺书文绮之赉。”胡濬去世后,家乡官府为他在乡贤祠里立了牌位,四时祭奠,表达家乡人们对这位胡氏先贤的敬仰之情。







【本文由:胡以富博士搜集整理】
gongzonghao.jpg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亲,注册吧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